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看斯卡羅的心得

看斯卡羅的影集,一開始就有點被裡面所用到的語言震撼到,斯卡羅原住民的話語、台語、客語、華語、英語,聽到最多的可能是原住民的話,然後我發現裡面學語言的狀況。

女主角蝶妹會斯卡羅原住民語(因為媽媽教的)、客語(爸爸教的、也曾生活在客庒保力一段時間)、台語(因為在柴城、社寮生活)、英語(因為到府城當外國人的僕人),不過好像沒有聽她講過華語,但是顯然一定聽得懂,或許只是不需要用到。清廷的總兵會英語,他說是打太平天國之後私下學的,清廷裡面會英語的翻譯還不少,而外國人(可能都是美國人)會華語的並不多,男主角李仙得只會英語,會台語的也不多,可能只有一個必麒麟,或許萬醫生也會一點點,但是他們都還是蝶妹幫忙翻譯。看完後知道原住民的大股頭有想要學漢語,但是機會不多,他與客家人的領導者能夠用客家話溝通。漢人中的福佬人與客家人大多可以聽懂對方的話,雙方械鬥百年,彼此之間語言大多聽得懂,但是大多不講對方的話。其實福佬人和客家人也大約聽得懂北京話,只是不太會講,而大清的官員漢語的部份就都只講北京話。

從語言來看,劇中會多種語言的人大約就是兩種人,一種是身份地位低下,為了生存只好學習他需要用到的每一種語言,像蝶妹或阿水仔(吳慷仁),阿水仔是土生仔,土生仔是漢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兒,他們都住社寮,阿水仔是是社寮的領導者,只是社寮在琅橋地區的團體中是最弱小的,身份地位也最卑下,算是在狹縫中求生存。另一種會多語言的人就類似必麒麟,他算是美國商人,到處賣鴉片,他在蝶妹八歲時就將她帶到府城,算是蝶妹的第一個老闆,對蝶妹算很好,他就是想要賺錢吧,所以努力學一些用得到的語言,他應該是與萬醫生合作,那時醫生有時需要用鴉片來當止痛劑(算類似現在的嗎啡吧)。客家人的領導者也會講一點點原住民的話,其他的漢語大多也聽得懂,但是不常講其他的語言。其他身份地位比較高的,幾乎不願意學其他不同的語言,像李仙得、大清的官員,甚至連柴城的領導人(河洛人)都盡量不與原住民接觸,當然也不會講原住民的話。這算是我們文化的價值觀嗎?不願意去學別人的語言,覺得身份地位比較低的人才需要去學對方的語言?感覺有點怪,當彼此需要建立關係、溝通、甚至吵架、談判時,就會發現語言是非常有用的,若別有用心的話,還可以影響談判的結果。語言真的是建立關係的重要技能,懂得對方的語言且心存好意時,真的才能建立與改善彼此的關係。我常說,可惜台灣的教育將語言弄成考試科目,學生只以考試為目的來學習語言,沒有以溝通為目的來學習語言,真是太可惜了。那時的人也太厲害了,沒有教材、甚至沒有文字都可以講語言學到可以溝通的程度,真是難以想像。

以當時的政治與文化的情勢來看,琅橋地區當時根本不算大清的領地,原本大清禁止漢人進入琅橋,不過大清沒有很嚴格落實這命令,因此長久以來還是有不少漢人進入。在那個區域中,最強勢的文化是斯卡羅的原住民文化,其他三個團體包括:柴城的河洛人、保力的客家人與社寮的土生仔,理論上幾個團體中應該是柴城的人數最多,他們的領導者(雷洪飾)常說柴城有一千五百人,若需要跟原住民打起來也未必會輸,但是顯然他們也會怕與原住民打,一方面可能是怕自己也損失慘重,另一方面其實他們應該沒有決心要與原住民打,所以也沒有準備太多武器,而且他們與客家人的械鬥已經持續好幾代人,若與原住民開戰、客家人再來打他們,恐怕他們就有滅庄的危機;他們盡量與原住民保持距離,不跟原住民直接觸,都是透過社寮去接觸原住民。但是這樣保持距離未必有用,終究當大清想要攻打斯卡羅時,原住民與大清官方都需要柴城的支持,運作得好可以雙方拿好處,但是更可能是雙方都威脅他,柴城甚至需要負擔雙方帶來的損失與成本。

客庄的保力的狀況與柴城類似,客庄大約四百人左右,他們與柴城的人械鬥了好幾代人,而且他們大多比較弱勢,終究人數比較少,或許也因為這個緣故,他們與原住民比較近,會直接與原住民接觸,也曾經向原住民多租一個地方-統領埔,但是後來因為械鬥太厲害,又被原住民收回去,而且原先在那裡建的房子又被燒了。1867年羅妹號海難發生那時剛好大旱,幾個村落都遇到糧食短缺的問題,因此彼此鬥爭得非常厲害。以戲劇的劇情來看,蝶妹或許對客家庄的敵意最強,終究他們家被客庄排斥,甚至她媽媽算是被客庄的人逼死的,她家的房子也是被客庄的人燒掉兩次,客庄的領導人有解釋,雖然她爸爸是客家人,但卻不知是哪裡來的客家人,他們無法信任她爸爸,因此排斥他們家。後來應該是害怕熱病會傳染的緣故,才會燒掉他們家的房子。但是終究是蝶妹真實地經歷,因此敵意很難清除。反倒是柴城與社寮的人常常收留他們,因此蝶妹對他們的敵意不強。

社寮是最弱的,而且阿水仔擺明了態度就是要當原住民的狗,他的屬下雖然常說,我們就跟其他漢人採取同樣立場就好,但是阿水仔就不同意,他說柴城與保力的人若是離開琅橋,他們到台灣任何地方都可以生活下去,而我們社寮的人是原住民與漢人的混血兒,他們當原住民的狗時、原住民還會保護他們,他們就算想當漢人的狗、漢人都不會想要。這三群人類似的地方就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生存,當外來壓力大的時候,柴城與保力都算是牆頭草,有可能選原住民、也可能選大清,但是社寮無論什麼狀況,對外的選擇都一定選原住民,前面說的就是他的基本立場。就算後來因為生存問題需要大清的糧食救劑,因此他們也升旗、為大清開路,但是他們仍然為原住民走私槍枝進來,仍然通知斯卡羅:柴城與保力的人會幫大清燒山、要注意阿勞楚等等。也因為社寮與洋人的幫助,斯卡羅可以先解決柴城、保力與阿勞楚的問題,最後與大清開戰時、敵人就只有大清官兵,其他的人沒有成為斯卡羅的敵人,雖然斯卡羅也損失不少,但是形勢上並沒有打敗仗。

阿水仔曾對蝶妹的弟弟說,社寮一定就是當原住民的狗,不像蝶妹他們家的立場變來變去。蝶妹他們家也是為了生存,是更弱勢的一個家庭,最後剩下弟弟阿杰回去部落,其餘的人都死了。他們為了生存,立場或許更不堅定,類似蝶妹說的:I have no choice,很多時候她沒有什麼選擇,但是將倖存的船員送出琅橋終究是蝶妹的父親自己的選擇。最後蝶妹與弟弟回部落或許算是終於找到他們的身份認同,可惜蝶妹很快就被暗殺,應該是那三群人聯合暗殺她的吧!至少是社寮與保力聯合殺她的吧!

我自己覺得此戲劇中將李仙得美化得太多,雖然有將他的驕傲與自大表現出來,但是做事很有原則,也算正直,能力也算不錯。算了,可能需要一個男主角吧!不然還真是不知要將誰當做男主角。縱然當時美國不算世界最強,但是感覺他的態度似乎美國就是世界最強的感覺。

我自己還是對多語言的環境印象最深刻,希望台灣的學生真的要多以溝通能力當做學語言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動機,而不是以考試分數當做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