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人常常太看重眼前的困難

昨天看到 threads 上看到有人提到他當年考大學聯考的狀況,大約是 1985 年前後,我也回應了自己考大學的時候,特別拿數學分數出來炫耀,哈,只有當年的數學可以炫耀了。不過後來想到我大學聯考後要求父母讓我去做小兒麻痺的矯正手術,實際上我已經想很久了,但是一直不知要如何向父母提,考完聯考後其實正是農忙,我記得我是在田裡與父母一起工作時跟他們提的,可能是收花生的時候,隔一、兩天父母就帶我去做手術,入院當天就做完矯正手術了,記得全身麻醉做完手術清醒後很不舒服,然後接著就是兩個禮拜的復健期,出院那天就直接去高中拿大學聯考的成績單再回家。那次是我有記憶之後,唯一一次住院治療,也是花費最多的一次,記得醫生說開刀兩處費用超過十萬元。

後來想到住院期間的一個場景。我們會去手術的患者中,或許有一半以上都是因為膝蓋上凸的緣故,手術的一個位置就是膝蓋,將膝蓋放直。因為小兒麻痺的患者大多是腿部肌肉萎縮,沒有肌肉也就沒有力量,若平常還能走路的話,小兒麻痺的那條腿可能就只有支撐的作用,可是當膝蓋無法放直就無法支撐,走路就幾乎走不動、也很容易跌倒。我記得高一時從干城車站走到電台街好像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到高三時走那段路就滿身大汗幾乎走不動,那段路大約有兩公里左右。手術後膝蓋是放直了,但是還不夠,需要稍微往後壓,不然走路還是很容易跌倒,所以住院期間大多是在壓膝蓋。可是膝蓋十幾年來愈來愈上凸了,現在要往後壓其實是非常酸,每次去壓膝蓋回來就常聽到病友們唉唉叫。後來有一次,有個病友在講:當初為什麼來要受手術、來受這種痛苦呢?我自己心裡其實也有同樣的想法。過了幾秒鐘突然聽到另一個病友低沈地說:其實當初都是自己很不方便了、才下定決心來做手術的。我也才突然想到,對啊!我自己也是這樣,怎麼才十幾天而已就忘掉之前的痛苦了呢?!

當年決定去做手術時,心裡在想,如果手術後可以讓我的行動比較方便 20 年的話,就算值得。目前算來已經超過 39 年,手術後我的行動是真的方便很多,只是現在年紀漸漸變大,體重也愈來愈重,老化狀況愈來愈明顯了,現在要我走一、兩公里也會很累,或許不是當初那種累,而是負擔太大的累。人真的很容易忘記之前的決心而被眼前的難題困住,或許當自己下定決心要做某件事時,應該錄一段下決心的宣言,困惑的時候記得拿出來重新堅定自己的決心比較好。

願每個人都能夠平安、健康、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