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除了對帳單之外

買賣股票時,除了對帳單之外,還有什麼可以衡量自己的的操作是否能賺錢。實際上將真正收入的錢(賣股票+股息)減掉支出的錢(買賣股票時付出、包含手續費與證交稅)的結果就是自己賺的錢,理論上當股票賣光時,這個錢就是最客觀的,照理說應該與對帳單+股息相同,只是偶爾還是會有差別,自己算的數字應該會更正確,有時對帳單上的數字會差個一、兩元。 早年我只有對帳單可以看,所以如果一檔股票買了之後下跌,就算之後稍微漲回來,但是沒有到一開始買的價格,賣出時對帳單仍然是負的,不喜歡對帳單上的負值時,就會一直不想賣,可是股價未必能漲回原本買的價位,所以就可能一直沒有賣。 後來我除了對帳單之外,還會製造一些數字出來,就像我之前說的,我會將帳戶裡的現金與股票現值的總和算出來,這個值的增加或減少是更即時的股票投資價值變化,這個值愈高就代表我自己的投資績效是正的,就算沒有賣出股票也一樣。 對個股來說,計算目前的平均成本,也就是目前投入的資金/目前的股數,算出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會隨著買賣股票而變化,長期來看,若自己真的低買高賣的話,平均成本總是會愈來愈低的。只是平均成本會因為股數不同而有高低不同,因此一般看兩種數字,一個是目前的平均成本與之前相同股數的平均成本來比是否降低,第二是最近一次的損益兩平時的平均成本是否比前一次損益兩平時的平均成本更低,正常狀況這兩個都應該愈來愈低,若愈來愈高的話,就是自己變成高買低賣,或者是因為減資的緣故。 因為有這些自己統計出來的數字,所以可以不完全依賴對帳單上的損益數字來衡量自己操作的績效。當然,對帳單上的損益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客觀數字,長期來說也很值得參考,特別當股票賣完時就更客觀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